学院书阁

字:
关灯 护眼
学院书阁 > 舍弟诸葛亮 > 第57章 诸葛家什么都略懂,当然也包括兴修水利

第57章 诸葛家什么都略懂,当然也包括兴修水利

  第57章 诸葛家什么都略懂,当然也包括兴修水利 (第1/2页)
  
  刘备拉着糜竺、简雍、田豫,到一边商议:如何从海路接回幽州袍泽家眷。
  
  诸葛瑾终于有个喘息之机,他见今天的正事儿已经办妥,宋家自立门户一事已被众人见证。
  
  其余公务到哪儿都能聊,没必要占着舅舅家的地盘。
  
  于是就建议宋信宣布散席,把大部分宾客礼送出门,其中繁文缛节自不必赘述。
  
  张飞酒后不在意礼数,率先走了,其他没借口留下的众人,也都纷纷跟着散去。
  
  但依然剩好几拨人,赶着要跟诸葛瑾聊事儿、各种请示。
  
  诸葛瑾也只好把剩下的人领到另一处偏厅,继续借地待客。
  
  他看到陈群准备最充分,居然还拿了一叠文稿来找他,就想先办陈群的事儿。
  
  没想到陈群还很有眼色,主动提议:“我这边的事务比较慢,先生还是先处理旁人之请吧。”
  
  这句话既是谦让,也是给旁边人一点压力:你们要是也连篇累牍,那就自觉一点!
  
  诸葛瑾抬眼看去,其余留下之人,并无刘备麾下文武,而是广陵本地士绅代表。
  
  毕竟刘备手下人找他聊公事,平时有的是时间,没必要非趁着请客的机会。
  
  而对本地士绅而言,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。诸葛瑾已是两千石校尉,才二十一岁,平时他们哪有机会拜见?
  
  诸葛瑾只好向陈群略表歉意,然后跟步隆、卫徽这俩本地族老聊了几句:“不知有何事见教?”
  
  二老不敢托大,连连口称:“谈不上见教,自上次托孙从事致意后,一直无缘拜见,今日得此机缘,特来告知校尉一些近况:舍侄听闻校尉建立功名、保境安民,也是极为振奋,近日便会从吴郡归来。
  
  只是他们离乡日久,本地官员又更换频繁,怕是回乡后也不认得几个熟人,还请校尉看在同窗之谊份上,帮着引见、多认识些新朋友……”
  
  步隆也是要脸的,不敢直接明着说让诸葛瑾帮忙求官,只说让他帮忙介绍些人脉朋友。
  
  诸葛瑾又岂能听不明白其中潜台词。
  
  这种事情也正常,就好比一年前,俩人还是同班同学、应届生去找工作。
  
  一年后其中一个变成了朝廷的校尉,另一个还在当瓜农,那肯定会去投奔校尉的嘛。
  
  好在步骘学问能力也不差,举荐了也不算任人唯亲,只算是任人唯贤。
  
  事实上,诸葛瑾上次听刘备向他提起步骘、严畯时,就知道刘备已经起了招揽之心——
  
  没办法,谁让“步骘、严畯之才与诸葛瑾只在伯仲之间”这句江湖传闻,被刘备听到了呢。
  
  诸葛瑾等于是白捞一个顺水人情,何乐而不为呢?
  
  他也就大大方方表示:“子山贤弟他们的才学,任一郡丞、从事,皆绰绰有余。只是年纪尚轻,资历尚浅,需慢慢历练,不必担心。”
  
  步卫两家的人顿时大喜,连连对诸葛瑾千恩万谢,殊不知诸葛瑾其实什么都没付出。
  
  步隆言辞闪烁,还想拿出点条件讨好他、以示感恩,放长线钓大鱼。
  
  但诸葛瑾正事太忙,就搪塞糊弄过去了,没给他开口的机会。
  
  ……
  
  前后花了一炷香的时间,打发掉那些求官之人。
  
  诸葛瑾这才对一直在另一边等候的陈群,说了句抱歉,然后开始梳理正务。
  
  陈群是为前阵子聊过的“以工代赈”之事而来。
  
  这几天他准备了不少材料,把《管子》好好看了一下,还复习了《货殖列传》中对桑弘羊的记载。
  
  所以这话题切入得倒也顺利,陈群是带着想法来的,就像后世汇报项目PPT。
  
  诸葛瑾只需要先听,然后点评几句即可。
  
  只听陈群汇报道:“我核查了各县的田亩文档,还四处走访,发现广陵的农事有个极大的弱点。若能补足,必能极大增产粮米。”
  
  “什么弱点?”
  
  陈群拿出一张地图,指着说:“从舆图上看,广陵郡极为广大,全境都是平原,可产粮和人口却不如下邳。”
  
  诸葛瑾若有所思反问:“会不会是射阳泽占了太多面积?实际上广陵的平地能有下邳的两倍么?”
  
  陈群:“我算的时候,已经把射阳泽扣掉了。且大泽虽占地广大,却利于灌溉。如震泽(太湖)之于吴郡,是有利无害的。”
  
  见对方并没犯低级错误,诸葛瑾点头鼓励:“那就好,继续说。”
  
  陈群:“后来我深入查访,才知道广陵耕地虽多,产粮却少,主要是因为灌溉不足,以及地有咸卤。
  
  邗沟使广陵有运河之利,却也经常导致海潮经长江倒灌入运河、射阳泽。尤其大潮季节,泽水都微微咸苦。”
  
  诸葛瑾恍然:原来是盐碱地的问题。
  
  他前世作为金牌教培讲师,史地常识也是很丰富的。他知道,苏北地区在古代一直不是鱼米之乡。
  
  如今看来,历史上不同阶段的苏北农业制约,其实是不同原因造成的:
  
  宋朝之前,是因为广陵潮,导致海水由长江倒灌运河,形成盐碱地。
  
  而宋朝以后,虽然广陵潮和倒灌没了。可南宋时黄河改道、夺淮入海,形成洪泽湖,淮河水患严重。一直到建国后修了苏北灌溉总渠才缓解。
  
  可以说,盐碱地和水患,各自要为苏北平原的贫穷,负责一千年。
  
  诸葛瑾如今所处的时代,恰恰属于前一千年。所以只要解决盐碱地,就能把苏北平原变成鱼米之乡。
  
  想到这点,他内心不由热切起来。
  
  当然,广陵的盐碱地也分好几种。
  
  有的盐碱地就是靠海太近、地下水本身就很咸,这样的地是没救的,还不如将来开发晒盐工业。
  
  能挽救的,只是海潮倒灌导致的那部分盐碱地。
  
  陈群这几天功课做的不错,还实地考察了一些地方,并配合历年账目、土地籍册。
  
  按照他的估算,这两类盐碱地的比例大约是五五开。
  
  所以如果能解决海潮倒灌,就可以解决广陵郡一半的盐碱地问题。
  
  广陵郡适合农耕的区域会因此大大增加,很多现有田地的单产也能提高,将来甚至可能容纳数倍的农业人口。
  
  ……
  
  陈群把这个预期收益,给诸葛瑾算清楚了,确实很诱人。
  
  但陈群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。
  
  他手头有四万人、一个冬天的时间。
  
  但怎么把这些劳动力利用起来,怎么规划、施工、解决这个问题,陈群束手无策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